1953年火红的5月,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在羊城诞生,她就是顺应国民经济计划管理的需要而组建的“广州市国营商业仓储公司”。
我们建司的元老,有延安时期的老红军,有南征北战的八路军、新四军,也有抗美援朝“最可爱的人”——志愿军的复员退伍或转业军人,他们刚刚拂去身上的硝烟征尘,就踏上了新中国和平年代经济建设,加入“广州仓储”这支新队伍。通过接收了9500平方米民房仓库和地皮,为公司的创业起步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新中国的经济建设,在每一个领域都显得困难重重。而当时被称之为“莫洛托夫”的储运人,他们为建新仓库,到处捡砖瓦拾钢材,自己动手建仓库和铁路;他们为了节约更多的仓容,搭膊布随身带,在仓库翻堆转垛,到车站码头装车装船。在同行业中,首创推出的24小时收发货”服务,为国民经济的发展、为商品流通领域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,更体现了默默奉献的精神,在社会上建立了高度的信誉……。
广州仓储,顾名思义,就是以单一的仓库储存职能为主业。1957年,公司更名为广州市商业储运公司,功能上起了改变,储存和运输双剑合璧,于是有了5辆属于自己的解放牌货运汽车,开展市内直线运输。
作为国有储运企业,这20年期间,秉持艰苦奋斗精神,遵循着“不赔不赚、略有盈余”的方针,承担着国家物资蓄水池的重任,对国营商业部门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实行统一管理、统一调运、统一安排储存,调剂市场余缺,发挥着计划经济时代商品流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。
广州储运1958年营业额为233万元,1978年为551万元,20年增加1倍多一点;1958年利润是29万元,1978年近36万元,年平均增长1.2%。这些当年的经营数据表明,在20年里,广州储运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了计划经济年代的政策,充分发挥集中办仓储的优越性,为专业站司节约商品流转费,将社会物流成本降到了最低,奉献了自己保障了国民经济的增长。储运公司就这样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逐步成长。